繼上回的野分號之後,這回就來關心一下這次活動本身到底在打些什麼吧!其實這渾作戰完全就是日本在戰爭後期開始亂打的其中一個例子,假如遊戲官方採用原廠設定(?)的話,這次活動的難度很有可能直接從Easy飛到地獄級。(笑)
渾作戰是什麼
渾這個字在中文裡有很多種用法,既有渾然天成這樣中性的意思,也有渾渾噩噩、渾說一氣這種比較負面的意思。至於日本的這個渾作戰,不好意思,它與後頭的意思比較接近,簡單來說,稀里糊塗隨便亂打就是這整個作戰的寫照。
這三次渾號作戰的目的是要增援位於新幾內亞西北邊的比亞克島,當時這塊小島上有大約萬把人的日軍在與佔據優勢的美軍苦戰著。日軍高層對於要不要放棄這塊島其實相當地猶豫,因為財大氣粗的美帝不僅打得快、就連打的地方也很多,如果要把這些個島一個個全守下來,艦娘們不累死也得哭死。
最大的問題點在於,渾號作戰與更重要的阿號作戰產生了衝突,阿號作戰簡單來說就是在馬里亞納地區掀起一場與美軍的決戰,日本企圖藉由這次決戰一舉將美國的航母部隊殲滅、進而逆轉戰局,也就是說,比亞克島在決戰計劃面前成了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的雞肋。原赤城號的飛行隊長(此時為一航戰參謀)淵田美津雄再次扮演了華生的角色,他認為援助那塊小島很有可能將計劃用於決戰的兵力給分散掉,而實際上也的確是如此。
猶豫許久之後,日軍最終還是執行了這次作戰。它總共被分為三次,其中的第一次是由一些重巡和驅逐艦混搭的聯合艦隊所組成,和遊戲中的構成有點類似,不過因為是史實所以看上去比我們窮酸了不少:
第一次渾作戰:
戰艦:扶桑。
重巡洋艦:妙高、羽黑、青葉。
輕巡洋艦:鬼怒。
驅逐艦:敷波、白露、浦波、時雨、五月雨、春雨、風雲、朝雲。
這支短小精悍的艦隊就這樣混著一些輔助艦艇出發了,只是不好意思,她們根本沒有到達目的地,因為有架偵察機誤報說看到了美軍空母在附近徘徊,於是這支可憐的小艦隊就這麼掉頭躲進了比亞克島西邊的基地裡,但日軍可沒這麼容易就放棄。為安全起見,他們決定改由高速的驅逐艦來執行第二次作戰,企圖再玩一回鼠運送的老把戲:
第二次渾作戰:
驅逐艦:敷波、白露、浦波、時雨、五月雨、春雨。
值得注意的是朝雲實際上並不在這支隊伍中。而她之所以和作戰擦肩而過,是因為在前一天晚上被抓去擔任扶桑與重巡們的護衛,絕對不是因為兼差跑去當ERROR娘之類的。
至於第二次作戰的成效有比第一次好嗎?嗯……當然沒有。
作戰途中不但春雨被美軍的B26給抓個正著,就連成功接近比亞克島的其他五艘也被遭到攔截。美軍光是在比亞克島附近巡邏的船艦就有一艘重巡、兩艘輕巡和十四艘驅逐艦之多,看上去完全可以把小朋友們全身上下大破三次還不止。想當然,這五艘驅逐艦除了逃走之外也沒有別的選擇了,於是第二次作戰也就這麼失敗了。
損失:春雨、風雲(於護航中被潛艦擊沉)
死不認輸的日軍緊接著發動了第三次作戰。這回他們可真想把老本都賠在這塊小島上了,完全就像個準備把家產和妻女全賠光的賭徒,有多誇張看一下參戰名單就知道:
第三次渾作戰:
戰艦:大和、武藏。( !?)
重巡洋艦:妙高、羽黑、青葉。
輕巡洋艦:能代、鬼怒。
驅逐艦:島風、朝雲、沖波、滿潮、野分、山雲。
連大和跟武藏都搬出來這實在太屌了啊……看來日本已經完全忘記自己還得在馬里亞納打決戰這回事。據說派出大和型的原因在於,日軍高層認為如果不把敵人的水上部隊排除掉,是沒有辦法成功增援比亞克島的。
這個解釋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卻又沒什麼道理,因為日本在1944年能用的船與資源本來就和美帝差了一大截,這樣浪擲戰力的用意完全就是個謎。幸運的是,這第三次作戰由於美軍突襲馬里亞納而臨時喊卡,原本預計要增援比亞克島的陸軍就這麼被扔在了西邊的小基地,想不到人沒救到半個,罹難者倒是越來越多了……
假如有提督們要問日本在這三次作戰中得到了什麼,筆者只能很老實地告訴你:什麼也沒有!渾號作戰除了浪費油、沉了兩艘驅逐艦並消耗了馬里亞納決戰可資運用的戰力之外,完全是一點意義也沒有!
事實上日本進行這種神秘作戰也不是第一次了,山本五十六與古賀峯一兩位前任長官就各發動過一次「飛行員集體自殺作戰」。所以現任長官不過就是遵循上司的傳統,可說是一如往常地蠢、蠢得十分穩定。(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